這十幾年以來,每到十二月與二月,我都會想起孫運璿,十二月十五日,是孫運璿的「生日」;二○○六年二月十五日,孫運璿離開了台灣與這個世界。

最近,一堆「公僕」大反撲,充滿了「委屈」,似乎,已經沒人記得孫運璿這位真正的「公務員」,以及那種風雨中建設台灣的風範。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從小只能在課本裡面讀到的孫運璿資政,那一天早上八點五十分,我提前了十分鐘,到了台北市科技大樓,準備訪問孫運璿,孫資政的秘書鄧小姐卻已在樓下等了,孫運璿比我們還更早到。

這麼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對一般小民竟是如此的謙沖。

才踏進孫運璿的會客室,他早已在護士攙扶下,站在輪椅前等我們等了五分鐘。握手過後,他堅持要等到我們這些小朋友都坐下來了,才肯在護士攙扶下,艱辛地挪動他的身驅,緩慢地坐回到輪椅去。

當結束訪問。孫運璿堅持要鄧小姐幫我們添茶水,非要我們喝茶,不讓我們幾位小朋友起身。狐疑地端起茶杯,眼角餘光看到護士把孫運璿推到門口,他辛苦地掙扎站起身來,站定了,鄧小姐才向我們點頭示意,可以離開了。

走出辦公室門外,鄧小姐說:這就是孫運璿的個性,不管是誰到來,他堅持要作好一切該有的禮貌。

我永遠記著這一句話,當記者這麼多年以來,看過多少人有權有位時,目中無人的嘴臉!那位在台灣歷史上的「風雨中的舵手」,卻對比他小了半世紀以上的平凡小百姓,以禮相待。

這就是孫運璿,一個人民絕對願意供養的好公僕,他絕對不會自居高貴,而高高在上。

這種公僕在台灣已經絕跡了,日前,一名蕭姓女公務員在二十二日 call in進公視《有話好說》,痛批勞工勢力抬頭讓公務員的優惠福利縮水,甚至教訓勞工說「用腦力賺錢的比較高,用體力賺錢收入當然比較少。」

新莊蕭姓公務員是不景氣的代罪羔羊,勞工沒有付出精神、時間與金錢,「你們憑什麼跟公務員爭取齊頭式的平等。」蕭姓公務員說,非公務員可以選擇去公職考試,「我們要考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才考上,這段時間都沒有工作。」

兩相比較,不必多言,請不要說最近因為「勞保」、「公保」與「軍保」的爭議是「相對剝奪感」,這說法根本是「鴉片」,完全是繼續在麻醉與欺騙善良的台灣人民,爭議的真正本質是「絕對的掠奪」,擺明了就是「惡僕欺主」。

人民納稅,是國家的「主人」,官員領薪,是國家的「僕人」,不管是古代封建國家還是當代民主國家,天經地義,「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不是上至馬英九到每個官員都會背的嗎?

這精神,孫運璿一輩子奉行,如今的台灣,那種「蕭姓公務員」卻正將台灣帶往「希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li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