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在「呂氏春秋」有一段,
講孔子周遊列國,
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
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
三餐以野菜果腹,
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
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
飯快熟時,
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
抓些白飯往嘴塞,
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
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
「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
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
「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
「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
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
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
對自己的觀察錯誤,
反而懷疚,抱歉地說:
「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
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
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
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
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主觀的瞭解觀察,只能說是片面,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li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