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世運就是最佳的社區營造模式示範!

即將開始的聽奧及花博,"台北,你準備好了嗎?"

 

2009年高雄世運會,可以說是台灣第一次主辦國際性大型活動,很成功的典範,依據各家電視台所做的民調,台灣民眾有高達九成以上,都認同這次世運 的辦理是非常的成功,世運會主席在閉幕式上更盛讚"這是世運有史以來辦理的最棒的一次!!"世運能得到如此肯定殊榮,是應該好好給予熱烈掌聲鼓勵的,世運 辦的如此成功,相對的也給這次即將主辦聽奧及花博的台北市政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個人觀察,平心而論,台北與高雄同樣在籌備辦理的這段時間,採取的是 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態度,簡言之,高雄世運的成功之處,在於"民眾的共同參與",

高雄市政府在世運的作法及態度上採取的是"社區營造"的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民眾為中心,打造一個平台,讓所有市民一起來參與,一起來玩,且 樂在其中",讓全市民眾對這個活動有參與感,有認同感,有感動,市民把這活動當成自己家的事,自然會市民一心,共同努力,把活動辦好,

要營造這種氛圍,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最主要的還是在於主辦單位的觀念,有沒有"社區參與"的想法,願不願意"相信你的民眾",真正的把你的市民當 做主人,例如高雄市政府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志工的整合,招募,訓練上,及設計很多的機制讓團體及市民能共同參與,像每天利用清潔隊的垃圾車到街頭巷尾收 垃圾的時間,藉由婆婆媽媽一起出來倒垃圾時機,來向民眾宣導,報告現在政府籌辦的進度,及需要民眾配合,幫忙的地方,這都是很好的方法,讓民眾感受到政府 對自己的尊重及信賴,"讓民眾感受到你對它的需要"這樣比花幾仟萬,請明星拍攝美美的廣告到處播放,更有效果,更能貼進人心,高雄世運團隊以此"社區參 與"理念出發,來做籌備的設計規劃及資源分配,志工,民眾,非營利團體,自然一呼百應,共同效力,

反觀台北市對本次即將來到的兩大活動,在籌備上的作法,就是缺乏這些觀念,只想著交給大牌公關公司去操作,卻忘記了國際級活動要成功,成功的最關鍵 是"來自你的市民眾參與認同",而不是公關公司所邀請的明星,表演,煙火等,明星有多大牌,設計的歌唱表演多精彩,煙火放的多燦爛,及廣告曝光的多滿檔, 這些都只是次要的,並不是辦此活動的根本意義,

明星再多,表演再奇特,煙花陣仗再大,終究只是浮於表面,曇花一現,就像看好萊鄔的電影般,場面再大,看完就忘了,明星是明星,觀眾還是觀眾,兩者 還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沒有交集就沒有認同,沒有認同自然無法感動人心,這時你花再多錢在上面,也無法帶給人民"感動"的感受,辦理這些活動,不論執政 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台北市政府是應該好好深思,加加油迎頭趕上,讓我們台北市民也能像高雄市民一樣,恩為這些活動的辦理感動而對我 們的國家同感榮耀!

我們上述所談的"社區參與",簡言之,就是"讓民眾同感榮耀,自發買票進場觀賽加油",與傳統"逼學校學生整個班級進場觀賽充人頭",差異就在其 中,台北市政府請先調整你的姿勢,彎下腰好好重新思考,趕快整合你的數佰個社區組織,數千個非營利組織及數萬個不同體系的志工,給它們舞台,共同參與這場 盛會,誠實的告訴你的市民你的進度,想法,作法,所遇到的困難,謙卑的告訴你的人民,人民才是這次的主角,你需要民眾大家的幫忙,不要在沉迷在政商企業的 互利遊戲中,把資源用在該用當用的地方,只要有心,現在一切還來的及改變,讓台灣因這三場大型盛會在國際舞台中發光發熱!

願天祐台灣!

也祝福聽奧,花博如高雄世運一樣成功!

 

高雄世運經驗傳承 台北聽奧蓄勢待發

 更新日期:2009/07/29 17:46 呂欣憓

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圓滿落幕,每個參與世運的人,都見證且創造了高雄世運的成功。世運更凝聚了每個觀看比賽或是參加比賽者的向心力,讓大家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更強烈的認同感。世運經驗不管是好或壞,對於9月即將登場的台北聽障奧運,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發。

◎觀賽經驗凝聚土地認同感

『(現場音)台灣加油!台灣加油!』這是世運比賽現場,地主觀眾的加油聲。因為難得有大型國際比賽在台灣舉行,台灣觀眾對於中華隊的鼓勵總是毫不保留,中華隊的選手更難得體會到所謂「地主的優勢」。

高雄世運在外界諸多的質疑聲浪中,從不被看好到吸引超過27萬人次的觀眾,整體行情可以說是開低走高。開幕式門票早已賣完,閉幕式門票更在世運開始 後沒幾天也宣告售罄;比賽方面,除了在主場館舉行的飛盤以及七人制橄欖球因為場地太大之外,其餘賽事門票售票率都達100%,門票總銷售金額高達新台幣6334萬2970元。

除了金錢的收益之外,無形的收穫,則是凝聚了高雄人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身為高雄人的張同學在看了比賽之後,直呼好感動。張同學說:『(原音)我有 朋友他們平常上班,就有去看比賽,他們看完之後就說,天哪!他們會覺得說有去看比賽,感覺真的很好,對這個城市、對這個國家越來越有向心力,真的會去激勵 一個人內心的感覺,突然覺得視野非常廣,好像真的走出去的感覺。高雄世運的廣告有一句「台灣的第一次、全世界都在看」,這句話我真的非常認同,真的覺得很 感動,我只有感動可以形容。』

◎世運結合美食觀光難以超越的成功

高雄世運的盛大,連國際運動總會(IWGA)主席朗佛契(Ron Froehlich)都稱讚其難以超越。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世運結合了美食、觀光,主辦單位煞費苦心,在光榮碼頭舉辦世運博覽會,每晚更邀請當天比賽 最受注目的運動員,到光榮碼頭的晚會上和市民互動。根據統計,高雄世運在12天內,就創造了新台幣17.5億元的產值。在大學當體育老師的許先生說,高雄 正在寫歷史。許先生說:『(原音)這次世運又結合觀光、旅遊、美食、文化,在別的國家聽說運動只有運動,沒有結合其他項目,這次世運普遍聽到很多觀眾說辦 得很好,下一屆的哥倫比亞聽說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交通連結不便尚有改善空間

來採訪世運的國際媒體,大部分也對世運整體讚譽有加。台灣人的友善,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在採訪上需要協助時,也多能獲得正面回應。

不過,本屆世運分在23個場館舉行,有些場館位置偏僻,但是接駁車班次並不多,或是場館的位置圖標示不清,許多人出了捷運站後,就不知往哪裡走。來自比利時媒體belga的記者韓德(Luc van den Hende)就認為,在接駁的部分,讓他覺得不太方便。韓德說:『(原音)是有個小問題,從旅館到各個比賽場地,巴士不是那麼方便,不過到處都有計程車,所以…。』

另外,在票務部分,由於看世運比賽不清場,因此買一張票,可以看一整天的比賽。有些觀眾因為不看中間某些場次的比賽,暫時離開,座位便空在那裡,而 外面排隊想看比賽的人卻一票難求。如果能夠在間距比較長的場次中間採取清場措施,不但可以在不增加太多人力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更可以增加門票收益。

◎經驗傳承打造驕傲的台灣

運動員的努力、市民的參與,都是世運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度舉辦國際大型賽事的經驗,更是難能可貴的資產。只是這些熱度及經驗能不能延伸到9月即將登場的台北聽奧,還有待中央整合以及兩個城市的攜手合作。

如果高雄能把辦世運的經驗毫無保留傳承給聽奧,讓台北、高雄兩個台灣南北大都會區一起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相信這將不只是兩個城市的驕傲,更是整個台灣的驕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li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