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叢林-光怪陸離的青規師劇場版

序「有時候,分道揚鑣也是一種勇氣!」

推 動社造工作至今也十年了,這十年來環境氛圍轉變很大,如全球暖化、國家外交、政治、經濟、民眾價值觀等也都有急劇的變化,許多當初一同為社造努力的伙伴, 現今改變也很大,有的因為社造當到總統府參議的,有的因為

社造負債數佰萬元的,也有如同我們,始終留在基層做事的,最多數的是心灰意冷離開的,不同的際 遇、不同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社造、數樣情」的狀況。

 

在這些年

與公部門、學界、社區組織、居民的相處合作下,一路走來,我們在每個社造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原創的精神,提出過許多的論述及具體的執行方案,並付予行動。

例如

90年首先提出以社區協力機制彌補公部門輔導人力不足之處、並於文山區實施,這方案後來於93年被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列入政策實施重點,以及94年高雄市政府「社區東道主」機制。92年提出社區文化產業發展,以改善非營利組織依賴政府補助營運及團體自主永續發展,提出後也引起一股的社區產業風潮,至今未歇93年提出獨居老人送餐改善計畫,以結合導入企業作為,中央廚房集中品管、降低成本作法,結合物流業者及便利商店做志工取餐據點,以擴大服務效益,這模式97年也在台北、高雄市實施,差別只是改成用劵的方式執行。

 

還有許多針對市政的規劃建議,從貓空地區木柵老街、景美商圈到興泰里公墓遷移與地區發展計劃等,細則甚到於區政刊物具體改善做法改善方案,林林種種的關心努力不勝枚舉,提出上述這些事情,目的不是在老王賣瓜自吹自擂,主要原因是在於,先前提出這些作為時,公部門及主辦單位大多都不回應,或表現未置可否,事後卻大多採用在實行,以此也佐證我們團隊對公共政策的規劃及發展方向,也多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準確度。

但是在這些過程中,奇特的是,總是有一群人,把我們提出各種的論述規劃「發揚光大」,以這些論述內容向公部門拿到許多經費、資源,或做為參與各式各樣標案的論述主軸,以攫取名利。但是引用的這群人,如果執行面能做的好對社會進步有所貢獻,那也就罷了,看其所做卻都是消耗預算原地踏步,且從未提及其論述引用出處或 原創提出論述的單位,「口語還很藝術的」一付好像是它們提出的構想,好意提醒這些人要尊重它人「智慧財產時」,甚至還譏落嘲諷、惡言相向,就有如周星馳 「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中,當教授兩位公子老師的工作有受到挑戰時,這老師手拿起刀,衣服一脫,露出「左青龍、右白虎、龍頭在胸口、老牛在腰間」的紋身,一 付黑道的嘴臉,耍賴的「反正經費都入袋了,不然你是要怎樣」。

 

舉較近期的例子說明好了,在97年 青規師檢討會議上我們以「節能減碳」概念,首先提出「課程講義資料電子化」、「課程網路遠距教學」、「歷屆培訓資料庫建制」等改善方案,台北市政府及主辦 單位也開始在依此建議方向做調整,雖然現在公部門及主辦單位作為,距離我們所提的目標還差的很遠,規劃的作法也不甚認同,但是願意動作,總是個改變開始, 我們也抱持鼓勵的態度。

但是這些改善的論述及行動方案,在後續的會議上,也漸漸看到,又有前述的情形開始在發生,公部門及主辦單位對於原創提出的單位,並未給予應有的相關尊重,又是個「利用完就丟」的態度,令人感到心灰意冷。

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事,屢見不鮮。以前總是想不懂,在公共議題上為什麼這些人立場如此反復?隨著這些年在各種場合上,見到人性的光輝面與黑暗面,在苦思其解、抽絲撥繭、真相發掘的過程,也開始漸漸瞭解原由,這就像知名大導演徐克,所拍攝的「蜀山傳」中,一句很經典的對白:「誰都幫不了,只有等你自己開竅!」只是這個開竅的過程,令人痛苦,代價著實太大。

 

「有 時候,分道揚鑣也是一種勇氣!」當整體環境氛圍演變至此,有些人選擇隨波逐流,有些人選擇急流勇退,有些人選擇明哲保身,有些人選擇攀炎附勢,要作出什麼 樣的選擇,取決於各人自己的價值觀,選擇怎麼樣也沒有對錯。就如同一位好友說的:「不是一定要當社規師,才能做社造。」在不同的角色,一樣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為社會做些事。

 

在後續,我們也將以就事論事的態度,將這些年,在這個社造叢林中,所觀察到的光怪陸離的現象,在這青規師劇場舞台上,還原真相,為各位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li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