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順便以史實幫蜀後主劉禪阿斗哥.平反一下...馬不如斗..
其實
劉禪在歷史上.可是少有的仁德之君..
容後以史實政績來表述..

先說到..每日一辭.
俗話說:"扶不起的阿斗."
一般是意旨"比喻懦弱無能、沒法使他振作的人。"

既然
以阿斗為標準.我們就先來談談他的功過..

劉禪其實並非凡下之主 ..
蜀國.
其實也蠻像台灣的處境.待我細細說來.

蜀國.共傳兩代,總計43年,
其中劉備只佔3年,劉禪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
所以
要談蜀國的政績..劉備其實算是沾醬油的.功過應該可以都算是劉禪.
1.福德厚全善終
劉禪 其在位的時間,
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
最後.也是唯一得善終的君王。

2.敵我懸殊仍能掌大局
三國軍力.魏ˋ蜀ˋ吳的人口比例為6:1:3。
魏國人口是443萬人。蜀國人口94萬。吳國人口230萬人。
兵力懸殊.外敵環視.蠻像台灣現在的處境

3.施政三十年以上安定盛世政績
劉禪在位,有容人之量..重用諸葛、蔣琬、費禕、董允的結果,蜀漢享有三十年以上安定盛世,雖戰事期間,但蜀中政治清明,法理有序,.政治安定.人口增加.物產豐收.良田千里.蜀錦滿織.

雖然
有人會說:"那是諸葛亮之功.."
拜託一下...
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也就是諸葛亮死後.盛世還維持了20多年.直到曹(司馬)軍殺來.要把施政政績功勞都說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說不過去吧。

4.制度創新.用人為才
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立即就廢除了丞相制度。
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把原來集權于諸葛亮一身的職務和權力,一分為二,而且還讓兩個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
試想,能做出這樣一種政治安排的人難道會是庸劣之主嗎?

5.諸葛亮親讚智量甚大.口碑保証
劉備臨死前,曾給劉禪留下一道遺詔,在這道遺詔中,劉備對劉禪說,丞相曾說你智量甚大.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沒有什麼憂愁的了。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
或者說,諸葛亮也不是那種拍馬屁的人。他們說劉禪的智量甚大,總該不會是自欺欺人。

6.危難關頭,當斷則斷,使國家人民得以保全
曹(司馬)軍殺來.兵臨城下.
當時,他跟不肯投降的兒子說了這樣一段話:“現在大臣都說要投降,你卻仗血氣之勇,想要讓滿城流血嗎?”
使得蜀國百姓跟生產設施得以保全.這樣看來,劉禪還是一個仁君。

7.犧牲自己名節來周全百姓.
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作辯解,這樣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如此決策,跟其它為了自己名節與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送死賣命的政治人物來比,不知好了多少倍。

8.裝瘋賣傻.虎口餘生
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裏。
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政策的寬鬆。
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以上
總結可知
阿斗乃仁德有智的政治家...
唯一的錯.
只是得罪了羅貫中跟koei光榮..
除了在書裡把它寫成了腦殘..
也在遊戲裡把它數值編成了肉腳..
這就是傳媒的力量阿..

坦白說.
以阿斗為標準...
拿馬來比阿斗..

就像閔南話常說的: "拿藍鳥比雞腿"..

不能比.不能比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ffli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